無論是喜怒哀樂,我們每天難免都要不同的情緒。所有人面對情緒的反應都不同,長遠而言,應對情緒的方法和心理健康有莫大的關係。讓我們透過心理測驗了解一下自己如何面對情緒吧
若果你在烹調你最喜愛的餸菜時,手不幸觸碰到熱鍋,你會怎樣?
A)以後都不煮食了
B)不斷搽麻醉藥膏、食止痛藥、買除疤膏,催眠自己「手部並不腫痛」及「我沒有受傷」
C)思考意外發生的緣故
D)擔心著下一次弄傷手的機會,想盡辦法防止下次發生
遇上壓力事件,我們可能都有不同情緒,如碰到熱鍋手會疼痛一樣。
A-
有的人會選擇逃避,改變環境。但以後食沙律,又是否能免卻受傷的機會?若有一天切沙律菜的時間弄傷,那又怎麼辨?會否不斷令自己相信「煮食是危險的」,「廚房是危險的」,甚至「地球很危險」⋯⋯
B-
有些人強行改變,討厭疼痛,甚至麻醉自己的想法或感覺。
(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選項B 有點誇張。的確,身體上出現一些徵狀時,我們很多時未至於猛力遏止、催眠自己,但遇上情緒時呢?有試過討厭自己經歷的情緒嗎?有試過想控制它嗎?)
C/D-
或有很多人選擇趨吉避凶,這本沒什麼問題,不過有些意外或難以避免,千方百計去防止下次對某些朋友來說,會製造更多不適度的憂慮。
「逃避」、「麻醉」、「過度分析或趨吉避凶」都沒有讓我們「接受」 手會因燙傷而感到疼痛的事實,只管除去疼痛之感,以及可能伴隨的煩擾、批判自己的想法。
畢竟,碰到熱鍋而手會疼痛是生為人自然的反應。
它提醒我們下次要更加小心。
情緒亦然,面對一些事件,我們因而會有一些情緒反應。
而情緒,也有它們的訊息。
悲傷,代表我們對某事、某物、某價值或空間的「重視」
憂慮,代表我們需要「安全感」
憤怒,代表我們「保護我哋嘅權益」
驚訝,代表我們對「獲取更多訊息的渴望」
我們應該試著不要逃避令情緒升起的地方,或者是逃避情緒本身 ,試著不要麻醉自己 ⋯⋯學習乘載自己的情緒,與它們對話。
而當你的情緒不被認同或接納,你又會如何反應呢?
如果你看電影時,見戲院內坐前面的人吸煙,並將煙頭丟到地下,地氈似起了一團小火,你會⋯⋯
A) 不理會
B) 細聲通知身邊的人及戲院職員
C) 大聲叫喊
D) 將同行的人強行拉走
E) 自行離去
大部分人可能會選擇 B, 或者 C。但當其他人可能不置理會,然後你見小火開始蔓延,又或者會開始更大聲地喊叫,選擇 D、E ⋯ ⋯
本來遇到火警逃生好像自然不過的事,但當你的請求一次一次被拒絕,反而不斷被報以煩厭的回應時 ,如:
- 「唔好嘈啦」
- 「唔好玩嘢啦」
- 「細火啫,大驚小怪,無事嘅」
- 「唔好阻住我睇戲啦」
- 「男仔之家,喊府喊忽,知唔知醜?」 / 「女仔就係咁鍾意大驚小怪,少少時就喊」 ⋯⋯
你很可能會覺得不被認同、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孤獨、無助、懷疑(自己經驗的可確性 及 反應的合切性)⋯⋯ 你會開始相信「我太大反應」、「啲火係假嘅,我有幻覺」、「我唔應該大嗌,叫大家逃生」⋯⋯
小火就如我們的困擾和情緒反應。
我們相信大部分人遇上困難時,都很想找到一些解決方案,改善處境,不容易受困境或兩極的情緒牽引著。
困擾 ➡️情緒➡️行為➡️否定➡️行動升級➡️抑壓情緒
就如遇到困境,情緒生起自然不過。當我們以不同行為表達情緒時,紓緩情緒時,如:喊、找人傾訴、暫時「避世」、飲酒⋯⋯
身邊的人否定你的反應時-
- 「無事嘅,笑吓啦!」
- 「唔好喊啦,一定會好啲架!」
- 「小事啦,明天會更好!」
我相信你已經好努力透過表達情緒去找幫忙,透過一些方法去紓緩情緒,但被否定時難免會覺得不被認同、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孤獨、無助、懷疑 ⋯⋯
熟悉嗎?
換之以來,可能是再升級的紓緩行動,麻醉自己「誇張的」反應,如:酗酒,不過就未必會同等熱切地表達找人幫忙,而他人又或會更大力地遏止這些行為 ⋯⋯
理解自己行為背後的意義,愛錫自己,接納情緒,更要向信任的人表達情緒。
畢竟,情緒有它的功用呢。
作為同行者時,多一分理解聆聽,乘載情緒,鼓勵大家去表達,尋找幫助。
Soulgood 是你面對和接受情緒的同行者,我們能為你配對適合的心理治療師為你提供輔導。如果你對我們的服務有興趣,請馬上登入系統配對心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