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 你有抗疫疲勞嗎?

與合資格的治療師進行輔導

面對疫情 你有抗疫疲勞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 抗疫疲勞是指「消極、並缺乏動力去遵從各種由官方或可靠機構建議的防禦行為」。

兩年過去了, 我們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規限。曾經的日常變得不再一樣, 好像自己可以控制的是越來越少, 個人情緒亦不免會受到影響。

這段時間所發生的種種, 或許令我們感到擔憂, 焦慮, 恐懼, 產生無力感及出現其他壓力反應, 甚至憤怒亦屬自然。

你有出現以下的狀況嗎?

對現況感到麻木、退縮、不願與其他人接觸

為自己處於的現況感到麻木無望, 對生活各個方面失去曾有的熱情。

防疫措施令親友聚會減少; 在家工作亦減少同事之間面對面的交流。久而久之, 這種疫下生活可能逐漸變成新的與人相處習慣。

對身處的環境和未來感到恐懼、擔憂、焦慮

世界各地的疫情可以在短時間內變化甚大。人們傾向對不穩定性和不能掌控的事情感到擔心恐懼, 因而亦都會對身處的社會前景和自身未來會感到焦慮。容易出現情緒失落和感到失望、無助、想哭、心很累的情況。

難以集中精神、記憶減退、應付日常工作或生活時感到吃力

與疫情相關的事情可能會消耗了我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例如定期檢測, 工作上的應變措施等, 與此同時亦會消耗我們的個人資源, 例如睡眠質素受到影響, 未能熟睡、失眠和發惡夢等。

容易煩躁不安、憤怒和容易發脾氣

疫情已經維持兩年, 因疫情而帶來的問題仍然持續不斷。我們或許會比以往更容易抱怨, 尤其對疫情反覆以及其因應的防疫措施。我們亦會因為非常擔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全而對周遭環境過度警覺、敏感、容易受驚, 甚至對身邊人不信任和雙重標準等。

如果你因為疫情而出現以上狀況, 可以提醒自己, 面對逆境, 出現情緒、行為及身體上的壓力反應都是正常的。只要我們懂得好好照顧自己, 即使面對危機或特殊情況, 也能夠隨着時間過去而漸漸適應, 並慢慢平復下來。

抗疫疲勞狀態記錄表:

可以為期兩周, 仔細觀察自己和疫情的相處關係。

首先可以先從生活習慣開始留意, 對比三個月前, 自己的防疫措施做得如何?

例如, 洗手的時間有否變短了? 口罩有沒有定時更換?還是佩戴口罩的時間變長了才更換一次?

然後再留意自己對於和疫情相關資訊的感覺。是麻木了? 還是逃避查看? 又或是訂閱及追蹤訊息, 緊貼疫情最新狀況?

最後再留意自己因疫情相關的狀況而有的感覺和觸動的情緒。日常生活中, 因應疫情是否有任何情緒的起伏? 例如, 因為暫停晚市、活動需要取消取、行程和計劃需要再安排等, 而感到煩躁不安?  又或是擔心疫情擴散速度加劇而感到焦慮不安?

先覺察留意個人的行為和情緒狀況, 再接納自己是否因抗疫疲勞而影響生活, 最後再為自己作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