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你在職場中總是覺得被低估?心理學給出答案

與合資格的治療師進行輔導

為什麽你在職場中總是覺得被低估?心理學給出答案

身處職場,你是否感覺自身價值未被充分認可,仿若明珠蒙塵?心理學告訴你背後原因。

一、錯位的職業崗位

職業錨理論強調個體在職業抉擇與發展進程中所堅守的核心價值觀與職業定位。一旦個人職業錨與組織提供的職業發展路徑錯位,被低估感易引發。譬如,一位以技術專家為職業錨的員工,一心期望在技術研發領域深度鉆研,成為行業頂尖技術權威。但公司卻將其安置於管理崗位,側重團隊管理與業務拓展能力培養,這與他的職業理想背道而馳。在管理工作中,他可能因缺乏興趣和專業能力而表現平平,進而被認為能力不足,而他自己也會深感被組織誤解和低估,內心充滿對回歸技術崗位的渴望與無奈。

二、付出與回報失衡的沖擊

從社會交換理論視角出發,員工潛意識期望在職場付出與回報呈正比關系。一旦察覺到自身投入(如時間、精力、專業知識等)與所獲薪酬、晉升機會、認可尊重等回報失衡,被低估的情緒便易滋生。例如,一位技術骨幹為項目攻克諸多技術難關,卻在年終評定時僅獲微薄獎金與敷衍式表揚,而部分社交能力出眾但技術貢獻相對有限的同事卻斬獲更多晉升機遇,失衡的交換關系必然使他產生自身價值被嚴重忽視的錯覺,仿佛淪為職場的邊緣角色,無論如何努力皆難以獲取公平對待。

三、期望與現實的“鴻溝”

根據麥克利蘭的成就動機理論,一些人具有較高的成就動機,渴望在工作中不斷取得卓越成就、獲得高度認可並追求個人成長與自我實現。然而,職場環境並非總是能夠滿足這種強烈的成就需求。例如,一位具有高成就動機的設計師,夢想著參與大型國際項目,打造具有創新性和影響力的設計作品。但所在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本地小型項目,設計風格相對保守,資源有限且缺乏創新氛圍。盡管他在現有項目中表現出色,但與自己心中的成就目標相去甚遠,巨大的差距會使他覺得自己的才華被埋沒,在職場中未得到應有的賞識,仿佛一只被困在淺灘的蛟龍,難以施展身手。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小測評,幫助你了解自己在職場中對自我價值的感知情況:

1、當你完成一項工作任務時,你首先會: A. 與團隊中最優秀的成員比較成果,如果不如對方就會感到沮喪 B. 回顧自己在任務中的努力和成長,感到基本滿意 C. 不太在意成果,只想著完成下一個任務

2、看到同事獲得晉升,你會: A. 立刻覺得自己被公司忽視了,明明自己也不差 B. 思考同事晉升的原因,同時評估自己的不足與優勢 C. 真心為同事高興,覺得與自己無關

3、對於公司的獎勵機制,你覺得: A. 總是不公平,自己得到的太少 B. 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可以進一步完善 C. 不太關注,只專注於工作本身

4、你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期望是: A. 短期內成為公司高層或行業知名人物 B. 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合適的時機獲得晉升 C. 沒有太多想法,走一步看一步

選擇 A 得 1 分,選擇 B 得 2 分,選擇 C 得 3 分。如果總分在4分及以下,你可能嚴重高估自己的期望或過度敏感於外界評價,導致頻繁陷入被低估的心理困境,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定位和價值,重塑健康的職場價值觀。